一、工业机器人排名_工业机器人好的品牌是哪个?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品牌分别为:FANUC(发那科)、ABB、YASKAWA(安川)、KUKA(库卡);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核心零部件、机械本体和系统集成三部分构成。核心零部件包括减速器、伺服系统和控制器,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核心壁垒。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在各个技术领域内各有所长,发那科的核心是数控系统、ABB的核心领域是控制系统、安川电机的核心领域是伺服系统和运动控制器、库卡的核心是控制系统和机械本体。
FANUC发那科
发那科成立于1956年,是日本一家专门研究数控系统的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1974年,发那科首台机器人问世;2008年,发那科机器人装机量突破20万台,居世界首位;2011年,发那科全球机器人已超25万台,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现如今,发那科形成了工业自动化、机床和机器人三大业务协同发展的业务模式。
发那科的工业机器人精度很高,但是发那科在满负载运行的过程中,当速度达到80%的时候,发那科的机器人就会报警,这也说明了发那科机器人的过载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发那科的优势在于轻负载、高精度的应用场合。
ABB
1988年创立于瑞士的ABB公司于1994年进入中国,1995年成立ABB中国有限公司。2005年起,ABB机器人的生产、研发、工程中心都开始转移到中国,可见国际机器人巨头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目前,中国已经成为ABB全球第一大市场。
ABB最早是从变频器开始起家,在中国,大部分的电力站和变频站都是ABB做的。ABB的产品优势在于运动控制和自动化的整合,ABB的机器人算法是四大主力品牌中最好的,不仅仅有全面的运动控制解决方案,ABB还讲究机器人的整体特性,在重视品质的同时也讲究机器人的设计,产品使用技术文档也相当专业和具体。众所周知的是,配备高标准控制系统的ABB机器人价格都很贵。
YASKAWA安川
安川电机创立于1915年,是日本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安川电机以伺服电机起家,其AC伺服和变频器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以伺服电机为代表的工控产品是其核心优势。随着业务范围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除上海总部外还在广州、北京、成都等地开设了分公司,并在中国各地区设立了代理店和经销商。
安川以伺服电机起家,因此它可以把电机的惯量做到最大化,所以安川的机器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负载大,稳定性高,在满负载满速度运行的过程中不会报警,甚至能够过载运行。因此安川在重负载的的机器人应用领域,比如汽车行业,市场是相对较大的。
安川机器人稳定性好,精度没有那么高;但是安川机器人价格优势明显,是四大品牌中价格最低,性价比较高的。
KUKA库卡
德国库卡成立于1898年,最初主要专注于室内及城市照明,不久后开始涉足其他领域。1996年,库卡焊接设备和机器人有限公司分成两个在市场上独立运作的公司,即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及库卡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库卡由焊接设备起家,库卡的优势在于对本体结构和易用性的创新。系统集成业务占比最高,并且操作简单。库卡在重负载机器人领域做的比较好,在120KG以上的机器人中,库卡和ABB的市场占有量居多,而在重载的400KG和600KG的机器人中,库卡的销量是最多的。但是库卡机器人的故障率比较高。
结语: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起初是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的业务,最终他们成为全球领先综合型工业自动化企业,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掌握了机器人本体和机器人某种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
二、介绍工业机器人品牌分类?
从全球范围来看,不管从生产数量还是从控制精度方面来看外国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占据国内的大部分份额,现在比较著名的工业机器人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工业机器人的“四大家族”,其品牌的名称分别是日本的发那科(FANUC)工业机器人、日本的安川(YASKAWA)工业机器人、瑞士和瑞典的ABB工业机器人以及德国库卡(KUKA)工业机器人。
三、中国工业机器人覆盖率?
2017年上半年销售1.8万台,覆盖102个行业 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持续增长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上半年累计销售18519台,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增长22.9%。
“应用行业的扩展有力地支撑了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持续增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介绍说,如今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民经济37个行业大类,102个行业中类,同比拓展了3个行业大类,11个行业中类。
服务于100多个行业中类的机器人,都是干什么的?
从应用领域分布看,搬运与上下料依然是首要领域。2017年上半年,这一领域引进机器人11879台,占总销量的64.1%,同比增长24.33%。
焊接与钎焊是国产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领域,累计实现销售3033台,占上半年国产机器人销售总量的16.4%。
从销量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最多,分别占2017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17.3%、15.1%、13.4%和10.2%。“随着行业数量的增加,机器人使用较多的行业占比下降,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覆盖率越来越高。”曲道奎说。
“五六年以前,谁相信机器人会成为产业?现在,很多企业主动找上门跟我们谈合作。”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廖旭东说,“能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全国各地都非常受欢迎。”
以重庆为例,两江新区引进了世界前五机器人厂商中的4家,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以及智能装备产业链雏形,研发22款机器人,建成装配等14条自动化示范线。
“以前大家只认长三角、珠三角,但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伴随着汽车的发展,也被广泛应用在汽车领域。如今中西部地区的汽车产业突飞猛进,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好的条件。”重庆市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常务副局长李光说。
对企业来说,采用工业机器人看似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但是为何真正大规模运用机器人的企业依然鲜见?
“我们前期调研了两三年,发现对制造企业和使用企业来说,运用机器人都有难处。购置机器人会严重影响使用企业的现金流。同时,每年都有很多机器人生产企业死在付款方式上。因为生产机器人需要大笔投资,都是安装完了再付款,制约了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李光说。
为解决资金难题,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庆两江新区专门成立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全国数千家融资租赁公司,我们是唯一专注机器人的。”该公司常务副总裁申辉昌介绍说,“我们给制造端和用户端搭建一个平台,提供资金解决方案,累计提供工业机器人2500台,2017年就达到1000台。
四、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前列城市?
2021第七届恰佩克奖的评选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恰佩克奖是国内机器人行业最具权威的奖项,获得该奖项的企业在国内机器人领域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在我国,哪几座城市的企业入围该奖项最多,在机器人事业的发展上最具活力呢?
机器人四大家族总部均在上海
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是我国对外交流的前沿城市,在我国机器人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人四大家族在中国的总部无一例外的设在上海,彰显了上海在我国机器人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深圳饱含机器人创新基因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在血液里就流淌着创新的基因。多年来,深圳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滋养了一大批科创型本土企业。在恰佩克奖入围名单中,有超过20家企业来自深圳,彰显了其生命力与活力。
了上海和深圳之外,芜湖和苏州也是机器人发展作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从以上入围本届恰佩克奖企业所在的城市中,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华东地区,由此可见机器人发展在华东地区的强势地位。
五、工业机器人有哪些靠谱品牌?
国 外的 话 ,像德 国 IPE K , 韩 国 T A P都不错的 , 但是 价格较 高,售 后 也 不方 便 。要 是 综合比 较 质量 和 价格的话 ,个 人 感觉 武 汉中 仪 物联 的 还是 不 错 的 , 尤 其 是 管道 检测 机器人 方面 技术 十分 成 熟 的。
六、世界知名工业机器人品牌有哪些?
在工业4.0和智能化生产的推动下,国内“以机代人”、“机器换人”现象越来越普遍。机器人上岗,正助力中国制造业走向自动化和智能化。
那么,世界上最著名的机器人品牌有哪些?各品牌机器人分别有哪些特点?小编简要做一盘点。
发那科(FANUC)——日本
FANUC(发那科)是日本一家专门研究数控系统的公司,成立于1956年,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数控系统生产厂家,目前占据全球70%的数控系统市场份额。
该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系列多达240种,负重从0.5公斤到1.35吨,广泛应用于装配、搬运、焊接、铸造、喷涂、码垛等不同生产环节。
库卡(KUKARoboterGmbh)——德国
库卡(KUKA)是世界工业机器人和自动控制系统领域的顶尖制造商,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冶金、食品和塑料成形等行业。
KUKA在全球拥有20多个子公司,其中大部分是销售和服务中心。共产品最通用的应用范围包括工厂焊接、操作、码垛、包装、加工或其他自动化作业。
那智(NACHI)不二越——日本
那智不二越公司总部在日本,公司成立于1928年,除了做精密机械、刀具、轴承、油压机等外,机器人部分也是其重点产品。
该公司专业做大型的搬运机器人、点焊和弧焊机器人、涂胶机器人、高温等恶劣环境中的专用机器人,以及精密机器配套的机器人和机械手臂等,应用领域包括航天工业,轨道交通、汽车制造、机加工等。
目前,那智不二越的中国机器人市场占该公司全球售额的15%。
川崎机器人——日本
川崎机器人(天津)有限公司是由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100%投资,并于2006年8月注册成立,主要负责川崎重工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境内的销售、售后服务(保养、维护、维修等)、技术支持等相关工作。
川崎机器人在物流生产线上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机器人产品,尤其以码垛搬运等机器人种类繁多。
ABBRobotics机器人——瑞典
ABB集团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由两个历史均达100多年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BBCBrown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
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其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计算机和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的焊接、装配、搬运、喷涂、精加工、包装和码垛等不同作业环节。
史陶比尔(Staubli)——瑞士
史陶比尔集团制造生产精密机械电子产品,包括纺织机械、工业接头和工业机
七、工业机器人排名_国产机器人最好的品牌是哪个?
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韭菜
再过一个月,我们就将迎来一场瞩目的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在这大会上,想必各路玩家都会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据说,特斯拉将推出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机器人四肢由40个机电执行器控制,基本上可以解放人的双手。
马斯克在引领产业变革的路上,从来没有输过谁。
而事实上,工业机器人也确实受到了行业的热捧。随着最近两个月新能源等制造行业的快速复苏(制造业PMI在6月已经回升至50.2%,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带动上游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工业机器人价格的上调。就以埃夫特(688165)为例,从本月1日起,公司所有机器人价格上调了3%-10%。埃斯顿(002747)等玩家也紧随其后,而且其生产线也处于满负荷运转的状态。
资本的脚步只有超前,没有滞后,嗅到了风口的味道,机器人板块最近也给了投资者们不错的回报。而且一些个股比如禾川科技(688320),主营工业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伺服系统),一个月的股价已经接近翻倍。
除此之外,像麦肯锡这种行业顶尖的咨询公司,也高瞻远瞩,喊出了八年后,全球将有约4亿人岗位被自动化机器人替代。既能解放双手,又能提高生产效率,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看看赛道上的机会究竟藏在哪里?
一、大蛋糕,都来抢
也就是去年,工业机器人行业诞生了一项新纪录,全球2021年的销量达到了49万台(历年来最高),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27%,亚洲成为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工业机器人在经历了近几年的萎靡之后,景气度重新进入上行通道。
而我们国家当之无愧,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据官方给出的数据,去年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销量为25.6万台,大到汽车、电子产业,小到食品饮料市场,都有它的身影。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一方面是工业产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从而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劳动力供给可能出现不足和成本上升,让不少劳动密集型的玩家另谋出路。
机器人的圈子,一直有四大家族的存在:发那科、安川电机、ABB、库卡。这些玩家起步早,技术积累深厚,长期垄断着对工业机器人要求格外严格的汽车赛道,市场份额也多年保持在50%以上。
好的增长前景叠加广泛的应用场景,让国内的自主品牌看到了曙光。最近五年的时间,国内品牌持续渗透进入这条赛道,市占率从原来的18%增长到目前的33%(埃斯顿出货量已经进入全球前十)。尤其是前两年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海外需求疲软,让不少国内玩家使用了降价抢市场的战略,开启了国产替代的拐点。
而且在一些细分领域,比如汇川技术(300124)聚焦在锂电、电子领域,卡诺普努力开拓厨具、自行车领域,都已经排在了全球靠前的位置。吃不了大蛋糕,在垂直领域发光发热。埃斯顿因为超过80%的零部件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其毛利率水平已经显著高于ABB和库卡,而且与宁王(宁德时代 300750)的合作订单金额超千万。
与芯片的国产替代“路漫漫其修远兮”有所不同,很多领域的工业机器人已经大量出现自主品牌,国产替代的旋风已经刮起来了。
二、核心零部件,仍待突破
除了工业机器人自身,往上游看看,也有深挖的地方。
说白了,上游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主要有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更高,且占据了70%的总成本,上游的价值高地仍被外资品牌垄断。
因为护城河更高,所以毛利率也就相对更多,比如减速器的毛利率已高达40%,国内玩家由于底层软件架构和核心控制算法能力的欠缺,国内玩家的产品在性能上确实有着不小的差距。
而伺服系统(控制物体的位置、方位等)这条赛道上,就以开篇讲到的禾川科技为例,伺服系统的营收占了其总营收的接近90%,营收稳居内资第二名(第一名是汇川技术)。虽然说它最近一段时间股价已经起飞,但是从报表来看,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这背后的原因你猜是什么?
公布结果。一方面是玩家采取了降价抢市场的策略,另一方面是原材料成本(比如芯片)大涨,甚至让其在今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下滑了17.4%。
所以,赛道美丽的背后,往往蕴藏着辛酸的故事。
三、高增长不代表高收益
通过禾川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一条高成长性的赛道并不一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说白了就是抢到了营收,丢掉了利润。
但笔者觉得也不必过于担心。工业机器人赛道长期以来被四大家族垄断着,为了实现国产替代,国内玩家曲线救国,从垂直领域开始,拿降价换市场,以时间赢空间。
没有阵痛,哪里来的多年后的光明?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八、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中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表现备受瞩目。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加大,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不断攀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不断扩大,涵盖了诸多行业领域,从汽车制造到电子产品生产,从医药制造到食品加工。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推动了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客户。
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之所以能够取得长足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的推动。中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协作机器人等领域,中国企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工业机器人出口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还受益于产业链的完善和供应链的稳定。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从零部件到整机装配,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为工业机器人的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供应链的稳定性也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
国际合作助力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走向世界
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得益于国际合作的助力。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业机器人展会和论坛,拓展国际市场,寻求合作伙伴,与外国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有效促进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同时,中国政府也通过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际合作项目,助力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走向世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加速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在全球的布局与发展。
未来展望: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潜力无限
展望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依然充满了潜力和机遇。随着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将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将逐步增强。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更加强大的竞争力,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九、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机器人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趋势和挑战。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据统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前来投资。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和研发机器人技术。这些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在制造业、物流业、医疗健康等领域,工业机器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人力成本,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工业机器人正在向更加智能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强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其次,市场应用领域还不够广泛,需要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和推广应用。此外,工业机器人的维护和保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
总的来说,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前景广阔,但还需要继续努力。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加强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结论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研发,拓展应用领域和推广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建设,以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十、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是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领导组织之一,致力于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在中国的进程。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权威机构,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集结了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促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成立之初,便确立了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宗旨。协会定期举办行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为会员单位提供行业动态、政策解读等信息,帮助企业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把握市场发展方向。此外,协会还组织开展工业机器人技术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的职能与作用
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专业组织,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具有广泛的职能与作用。首先,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其次,协会协助政府部门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为行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与指导。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还致力于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国际化发展。通过组织国际交流与合作,协会搭建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桥梁,促进技术、产品与市场的对接与合作。同时,协会还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促进中国工业机器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的发展愿景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秉持着“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引领行业未来”的发展愿景,不断探索与创新,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与应用,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正引领着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向智能化、高效率、高质量的发展方向迈进。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将继续秉承着“服务会员,引领行业,促进发展”的宗旨,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与支持,促进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智能化发展。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将继续加强与国际机器人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借助国际平台,推广中国工业机器人品牌与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中国工业机器人走出去,让中国制造“智造”走向世界。
结语
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作为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权威组织,将继续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工业机器人协会将继续秉承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引领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走向世界舞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