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机器学习 - 白话机器学习

一、从零开始机器学习 - 白话机器学习

从零开始理解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是什么:机器学习是一门科学,它让计算机通过数据模式的学习来执行任务,而无需给出明确的指令。简单来说,就是让计算机自己从数据中“学习”如何完成任务。

回归分析:

定义:回归分析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历史数据推测变量间的关系,从而预测未知结果。

例子:例如预测房价,通过收集房价相关的历史数据,应用最小二乘法找到最佳线性方程,从而简化问题为数学求解。

应用: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房价预测,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相关预测问题,如股票价格预测、气温预测等。

分类问题:

定义:分类问题是机器学习处理的另一种类型,它根据输入的特征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

例子:如通过支持向量机区分肿瘤,计算机通过学习历史数据中的特征,找到最佳区分线以最大化不同类别之间的边界。

特点:分类结果是离散的,与回归问题的连续结果不同。在分类问题中,可能需要使用Sigmoid函数等转换方法将连续的输出转换为离散的类别标签。

机器学习与传统编程的差异:

传统编程:基于精确的指令和规则来执行任务。

机器学习:依赖数据进行学习和预测,通过发现数据中的模式来解决问题。以决策树为例,传统编程会制定明确的决策规则,而机器学习则是从数据中自动学习这些规则。

回归与分类的相互转化:

回归和分类问题的界限并非严格,通过适当的转换,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将回归问题转化为分类问题来处理;反之亦然。

总结:机器学习通过历史数据的学习,解决回归和分类等预测问题,其核心在于数据驱动和预测能力。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这一技术,并认识到其长期价值。

二、复读生应该怎样提高效率?

二、复读生学习方法

1、复读生区别于初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

(1)复读生通过已参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势科目的分数

是主要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

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

弱势科目多分配时间。

(2)薄弱科目和单元是通过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数的“金矿”。永远的拉分科目

—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就是投入精力即会涨分的科目。

2、成绩要在较短期内获得较大提高。长时间的慢慢提高对大多数科目没有必

要,且消磨锐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刻苦投入,在成绩开始提升时加把劲儿,争

取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

3、成绩提高用四大件—北大学园教育学习阶段论。

学习是用屁股→手→脑袋→心的过程。

第一阶段(屁股):态度决定一切,能长时间坐得住已经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检查一下自己的屁股是不是固定在课桌的面前,这是成功的第一步。成绩大幅提

高的学生第一个共同点是能用“屁股”学习。做到在座位上最少两个小时不挪窝(高

考就是2 - 2.5 小时)。两小时不动,慢慢习惯了再适当延长时间,随着时间增

加再提高效率。

第二阶段(手):不能坐着空想。

手在休息,只用眼睛做的学习就像用没有线的针缝衣服一样荒谬。随着动手写

过的纸张的堆积会看到成绩上升。也许在自己都感觉不到的时候成绩已经进入了

较高的分数段了。

第三阶段(头脑):跳出机械学习阶段。

把自己的头脑动员起来,进入自我开拓的阶段。在了解高考出题原则后,从基

础阶段开始,按各科特点自我开发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变被动为主动,提速前

进。

第四阶段(心):全心全意热情投入。

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方法有效,大幅提高。能感觉到学有所成的喜悦、充实、

满足、幸福..因而有可能获得预料之外的成绩。

4、学会用铅笔、黑色蓝色水笔中性笔和红笔学习,用笔记本归纳总结,用改错本积累错误。

(1)铅笔用来预习,在书上圈圈划划,黑色蓝色水笔中性笔使用来学作业作笔记的,红笔使用来在书上画出重点和圈出作业中的错题。

(2)复读是新的人生。不要迷恋过去,要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老师的讲课,万万不可认为自己已经学过了,而对老师的讲课显得不耐烦,其实我们过去所学的相当多的知识都是似懂非懂、会又不会的问题,对待复读课堂,要相信导师给我们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及内容是绝对正确的。要以开拓精神来更宽、更深地学习。

5、制定可行性计划。

过高的计划不但不能完成,而且会丧失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时间一长就会原谅

自己,把完不成任务看成是应当的。无法实现的计划没有意义,自我计划是对自

己的承诺,不管什么情况都要实现。应该通过圆满完成计划树立必要的自信心。

6、以周为单位进行学习。

学习计划以周为单位制定最为有效。一星期中只做6 天的计划,把星期天空出

来。学习计划一定要完成。每周六晚上睡觉前享受完成目标的成就感和欣喜。

三、高考前三个月怎样提高学习效率?

1.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勤于思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通过理解知识而掌握知识,而不要死记硬背。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死记硬背的学习是机械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意义学习更牢固、不容易遗忘,并且容易发生迁移,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反,机械学习容易遗忘,往往只能应付眼前的考试,考试结束之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2.置疑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对知识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获得能力上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增长。因此,要善于思考,鼓励自己提出质疑,而不要做“思想的懒汉”、“接受知识的机器”,只知道囫囵吞枣,而不知道进行咀嚼、消化。

3.勇于发问

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如果从不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有时,父母或者老师会对你的问题感到不耐烦,那是他们的不对,你并没有错。千万别因为他们的错误行为而放弃自己的正确行为。所以,你一定要继续保持发问的勇气!

有时你可能对于提问有很多顾虑。比如,担心别人说自己笨,担心问这个问题很傻,担心问多了老师会不耐烦……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都不是羞耻的事情,更何况是向老师请教呢?并且,老师根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否则,日积月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修补起来会更困难。

4.善于练习

学习是离不开练习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强调的就是练习的重要性。如果以为能听懂老师讲的知识就足够,那就大错特错了。没有经过练习的知识是不会牢固的。在必要的时候,还应该进行强化训练, 以增加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

需要强调的是,练习是必需的,但过度练习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强调的是“善于练习”,所以,你要善于分配练习的时间,知道何时应该适可而止。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过度练习的效率非常有限。一定限度之内的练习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但超过某个限度后的过度练习对于改善学习并没有多大作用。因此,如果已熟练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就没有必要再反复练习,此时的练习是时间的浪费,只会导致脑力的疲乏。

以上是关于学习方法的一般性的建议,它们对于各门功课都是适用的。但是,具体到不同的人、不同的课程,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摸索适宜的学习方法。

比如,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文科、理科的学习方法会不一样;同是文科,英语和历史、地理的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差异。又比如,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方法,做到扬长补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有的同学思维敏捷,但坚持性差,这类同学应该使用“交替学习法”,该玩时就去玩,如果强迫自己坐在那里,也未见学得进去;但是该学时就要全神贯注,尽量提高学习效率。有的同学思维速度比较慢,但坚持性较好,这类同学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耐力”优势。反应快但不准确的同学要尽可能地细心,细致但思路狭窄的同学应尽量拓宽思路,多与同学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