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将如何打造国家级的专家库?
据报道,日前,我国宣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全面启动实施,将用13年的时间,将我国打造成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15个部委将合力打造国家级的专家库。
报道称,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科技巨头人工智能投资已达300亿美元,重视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共识。与世界领先国家相比,我国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实现重要突破,但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方面差距较大。
从前瞻的角度聚集集体智慧,对一些人工智能的方向性、专业性的重大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潜在性的研究,为国家层面的人工智能重大决策提供进一步的咨询和评估,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据悉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选择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和自主智能系统五个主力方向,从基础理论、支撑体系、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四个层面进行系统性、前瞻性任务布局。
希望国家级的专家库可以早日建成!
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有什么特点?
据报道,日前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确定了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专家认为,群智开放将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特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要取得突破,需要新的发展理念。
报道称,今年7月,百度正式开放“阿波罗”自动驾驶平台,合作伙伴目前已超过70家,来自世界各国,旨在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开放创新平台,汇聚众多参与者的力量,共同促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百度公司副总裁邬学斌表示,它是一个开源开放的系统,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生态,百度未来将投资100亿元,扶持100家初创公司,打造成国家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驾驶系统的开放创新平台。
专家表示,强化开源开放和政策引导,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新体,去常说实验是靠冥思苦想和灵光一现,现在不同了,需要把冥思苦想变为集思共议,在学术交流的碰撞过程中来激发创新灵感。
三、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仍处在初级水平吗?
谈及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有院士坦言,国外的学术界、企业界同行都衷心称赞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商业前景走在世界前列,但对人工智能前沿关键技术例如下一个人工智能基础算法的突破是否会在中国,他们并不乐观。
实际上,国内目前对此也有清醒的认识,去年我国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创成果,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以及关键设备、高端芯片、重大产品与系统、基础材料、元器件、软件与接口等方面差距较大;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2030年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实现这个目标,要解决的最大短板就是原始创新能力包括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徐波说,从技术层面看,国内绝大部分的高科技企业还没有像国外的科技企业一样开展基础研究,去打造从基础研究到芯片再到应用的生态链。
四、5G的时代马上来临,人工智能还会远吗
不会远了,准确说,已经逐步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了。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亦称智械、机器智能,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通常人工智能是指通过普通计算机程序来呈现人类智能的技术。通过医学、神经科学、机器人学及统计学等的进步,有些预测则认为人类的无数职业也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
从2013年开始,从国外的谷歌、推特、苹果、英特尔、雅虎、IBM,到国内的百度阿里、腾讯,等等这些国内外巨头们竞相发力布局人工智能该领域。
2017年中国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核心技术超过1500亿元;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和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心技术规模超过4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