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之父是谁?
伽利略,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的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
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人工智能产生原因
1941年的一项发明使信息存储和处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革命.这项同时在美国和德国出现的 发明就是电子计算机.第一台计算机要占用几间装空调的大房间,对程序员来说是场恶梦:仅仅为运行一 个程序就要设置成千的线路.1949年改进后的能存储程序的计算机使得输入程序变得简单些,而且计算机 理论的发展产生了计算机科学,并最终促使了人工智能的出现.计算机这个用电子方式处理数据的发明, 为人工智能的可能实现提供了一种媒介.虽然计算机为AI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们才注意到人类智能与机器之间 的联系. Norbert Wiener是最早研究反馈理论的美国人之一.最熟悉的反馈控制的例子是自动调温器.它 将收集到的房间温度与希望的温度比较,并做出反应将加热器开大或关小,从而控制环境温度.这项对反馈 回路的研究重要性在于: Wiener从理论上指出,所有的智能活动都是反馈机制的结果.而反馈机制是有可 能用机器模拟的.这项发现对早期AI的发展影响很大. 1955年末,Newell和Simon做了一个名为逻辑专家(Logic Theorist)的程序.这个程序被许多人 认为是第一个AI程序.它将每个问题都表示成一个树形模型,然后选择最可能得到正确结论的那一枝来求解 问题.逻辑专家对公众和AI研究领域产生的影响使它成为AI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1956年,被认为是 人工智能之父的John McCarthy组织了一次学会,将许多对机器智能感兴趣的专家学者聚集在一起进行了一 个月的讨论.他请他们到 Vermont参加 Dartmouth人工智能夏季研究会.从那时起,这个领域被命名为 人工智能.虽然 Dartmouth学会不是非常成功,但它确实集中了AI的创立者们,并为以后的AI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聊天机器人的介绍
世界上最早的聊天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名为“阿尔贝特”,用BASIC语言编写而成。今天的互联网上,已出现“比利”、“艾丽斯”等聊天机器人等,中文的如“白丝魔理沙”、“乌贼娘”等由网友制作的聊天机器人。据悉,还有一个“约翰·列侬人工智能计划”,以再现当年“披头士”乐队主唱的风采为目标。1950年,图灵在哲学刊物《思维》上发表“计算机器与智能”的文章,提出了后来经典的图灵测试——交谈能检验智能,如果一台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对话,它就能像人一样思考。他由此获称“人工智能之父”。1991年,美国科学家兼慈善家休·勒布纳设立人工智能年度比赛——勒布纳奖,号称是对图灵测试的第一种实践,旨在奖励最擅长模仿人类真实对话场景的机器人。2008年,勒布纳奖人工智能奖最后一轮10月12日在英国雷丁大学展开。艾尔博特等6种软件程序击败另外7种程序,获决赛资格。艾尔博特与12个陌生人交谈,力图让他们相信它是“人”。一番争论、笑声过后,这一电脑程序成功骗过3人,在今年人工智能比赛中拔得头筹,朝“成为史上第一台能思考的机器”目标更近一步。
四、计算机之父是谁??
现代计算机之父到底是谁?是莫科里和埃克特接受军方斥巨资支持发明的叫做ENIAC(埃尼阿克)的计算机,还是约翰·阿坦纳索夫在美国爱荷华州发明的第一台名为“ABC”的计算机。
今天,应中文IT专业社区CSDN和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的邀请,约翰·小阿坦纳索夫来到中国,向媒体澄清一桩历史悬案:他的父亲约翰·阿坦纳索夫(John Atanasoff),才是真正的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
据小阿坦纳索夫介绍,1937年冬天,时任爱荷华州立大学物理学教授的阿坦纳索夫,为了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复杂的方程计算问题,经过两年的思索,设计出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于1939年,与克利福德·贝里合作,凭借650美元的大学科研经费研制出一台被人成为ABC的完整样机。但是1941年,莫科 里在阿坦纳索夫家借住五天,借此机会,莫科里“窃取了”阿坦纳索夫的研究成果和想法,之后与埃克特一起制造了ENIAC并申请了专利,被世人称为“现代计 算机之父”。
阿坦纳索夫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发明将影响到人类历史,以及可能的巨大经济利益,并没有为自己申请专利保护,他于1942年应征去海军服务,也无暇顾及此事。爱荷华州立大学校方也并未重视该发明,还命系里的研究生拆掉了ABC,以利用计算机上面哪300个在战争期间非常紧缺的真空电子管。如今摆在爱荷华州立大学ABC实验室供人参观的只是复制品。
据小阿坦纳索夫介绍,1967年,霍尼韦尔公司作为原告,请阿坦纳索夫作为证人,起诉兰德公 司和莫科里剽窃阿坦纳索夫的思想并以此获得暴利。经过六年的诉讼和135次开庭审理,1973年10月19日,美国明尼苏达地区法院给出正式判决,推翻并 吊销了莫科里本应于1984年才到期的专利,判决说:“现代计算机的基本想法是来自约翰·文森特·阿坦纳索夫。”
随后双方均未进行上诉。小阿坦纳索夫认为,法院宣判的第二天,有关此事的新闻报道就被媒体对政治丑闻“水门事件”的炒作淹没。
小阿坦纳索夫告诉网易科技,之所以在三十年后重提历史,是要恢复历史的真相,“当年胜诉后, 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媒体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冲淡了人们对此事的印象。另一方面同时有很多大型计算机公司出于利益的关系,聘请公关公司去花钱宣传1945年才 是第一台计算机,我的父亲当时已经八十岁,他没有精力和金钱去和那些媒体和公司继续纠缠下去。”
爱荷华州立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张可昭教授和清华大学教授、中关村创新研修学院的院长袁传宽一直在致力于澄清这一“历史误区”,袁传宽表示,希望能够去伪存真,让真相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