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一、为什么说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物联网最早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二、物联网的未来和发展?

物联网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逐步深化的过程,不会一年半载就完成。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困难的。

当前影响物联网家电进入消费者家庭的核心因素有三个:一、物联网家电品类少,此前推出物联网家电的企业除了海尔推出成套物联网家电之外,仅有少数几家,而且仅限于互联网电视等单一品种,并且仅有一两类产品;二、物联网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大多数家电企业面临标准障碍和技术障碍,缺少网络方面的必要统一标准支撑和技术积累。

这方面,今年4月份海尔集团主导申报的《家庭多媒体网关通用要求》获批为IEC TC100的国际标准,为物联网在家庭层面的应用提供标准支持;三、物联网家电的使用已经超出了家电的范围,需要与IT、广电、电信等多种产业合作。这一方面,海尔集团不断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以及广电合作,进行合作模式的示范和探索。

三、请问是谁首次提出了物联网的雏形?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词,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 MIT Auto-ID 中心Ashton 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

四、RFID技术起源与物联网发展

物联商业网提到:物联网的起源是RFID技术。首先是我们信息化的时代变革,物联网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有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计算机模式每个15年发生一次变革,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周期定律”,这一判断跟摩尔定律一样准确。1965年以后出现以系统性为特征的大型机时代,1980年以后是以独立性为特征的个人机时代,1995年以后是以共同性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2010年以后将是以拟人性为特征的物联网时代。

五、物联网是怎么回事?

物联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公认的概念,总体来说,它是指各类传感器和现有的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项新技术。 物联网就其本身来说,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但是就它的某些应用领域和应用方式来说,中国公众也不算太生疏。如一些重要商品上的条形码、电子标签和互联网连接后,就可以使我们能够控制这些商品的流向。比如现在查询邮递快件转到了何地,就不是像过去一样要根据人工搜索跟踪,而是通过射频技术,以及在传递物体上植入芯片等技术手段,取得物品的相关具体信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概念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