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好处的例子

一、物联网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好处的例子

在路上就可以用手机上网控制你家的电饭煲做好饭,热水器烧好热水,你也可以在出门前就通过手机知道上班的路上交通状况如何,从而选择一条最方便快捷的路线去上班。还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了解一切你关心的事物的进展情况,并进行实时干预

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将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物联网最大的用处在于设备的远程操作。

1、家用的物联网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安全,回家前可以开空调,热水。可以在外地看家里的情况。

2、公共应用,在医疗上,物联网可以把患者的情况远程的发给外地医生,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公共设备维修上可以减少检修工的数量,让设备出了问题就直接通知维修工。商品销售上可以减少人工销售,使物品可以直接在通道处显示价格。

3、农业上,可以实现农业机械远程操作,以后农民就可以在家里像打游戏一样的种地了。

物联网的出现会形成新的劳动力再分配,所以有学者表示物联网是新的一次技术革命。这使得人们进一步脱离机械式的体力,大量旧式劳动岗位的消失,需要更多的新型就业岗位。各种社会问题会逐渐激化,但是随着基础建设中的物联网大量使用会使得公共服务的成本逐渐下降,特别是农业的成本下降,可以使公共保障的成本逐渐下降。所以物联网的使用会让生活最低保障进一步覆盖到社会的各处。但是要享受进步的生活会进一步的困难。

三、物联网能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哪些地方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能做些什么呢?比如说,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再比如一家物流公司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并且超载多少,空间还有多少剩余,告诉你轻重货怎样搭配;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或者说:“亲爱的,请你不要太野蛮,可以吗?”当司机在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该发车了!”

四、物联网有哪些应用

国内比较成功的比较大的应用:

1.铁道部列车车厢管理,就是通过在每一节车厢(不管是客车、货车)均装置一个RFID芯片,在铁路两侧,相互间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读写器。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全国所有的列车在铁路线路上所处的位置,便于列车的跟踪、调度和安全控制。国内提供系统集成的主要是远望谷科技,为此该公司以此为依托,成功进行了IPO,而且在股市表现不俗!

2. 中国的第二代身份证,第二代身份证最显著的进步不是说在卡表面的照片换为彩色的了,而是在卡的内部更富科技含量的RFID芯片。芯片可以存储个人的基本信息,需要时在读写器上一扫,即可显示出你身份的基本信息。而且可以做到有效防伪,因为芯片的信息编写格式内容等只有特定厂家提供,伪造起来技术门槛比较高。

3.中国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证,由于中国的高校生数量众多,学生假期返乡出行享受火车半价优惠。为此,相关部门采用了可读写的RFID芯片。里面存贮了该用户列车使用次数信息,每使用一次就减少一次。而且不易伪造,加强了管理。

4.很多的一卡通比如,市政一卡通、校园一卡通都可以归为较为简单的物联网应用。

5.ETC不停车收费系统:在很多高速公路收费站,现在都留有一个不停车收费系统,无人值守。车辆即可只要减速行驶不同停车即可完成信息认证、计费。国内较早在首都机场高速做了试点,目前在全国各地已经有了很多地方做了尝试。但由于不仅需要对收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还需对可能通过的车辆上安装识别芯片。因为很难对所有的车辆都进行安装,所以通常很多地方同时保留了ETC和人工收费。因为人工收费车辆要提前减速,并停止下来,每一辆车收费按照15秒,实际前后大概要30秒,在交通高峰阶段容易造成拥堵。因此,条件具备的地方还是要推行ETC,不仅加快通行速度,还可以节约管理成本。当然有些地方也考虑就业问题和灰色收入,所以积极性不是很高。

五、请问什么是物联网,它对我们生活的应用有哪些?

认为物联网不是互联网,而是应用,这种解读或许是基于以下原因而提出的:1、物联网在技术角度上采用哪个网络都是可以的,既可以是通信网、广电网、也可以是互联网(通常所称的互联网特指根据TCP/IP构建的国际互联网)、还可以是企业局域网,甚至可以是为适应物联网的需要而单独建设的某种网络。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物联网不是互联网。2、物联网更重要的是基于这些网络而提供的应用服务,而不是网络本身,比如提供环境监测、设备管理、食品安全溯源等应用,这些应用与普通用户的工作生活才是直接相关的,才是对普通用户来说,更有意义的关注点。至于这些应用服务是通过互联网、通信网,还是别的网络来传输的,普通用户其实不太需要关心这些技术层面的实现方式。

2.以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为例:

车联网既包括汽车本身的智能化,也包括整个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汽车及其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其实也有一些小范围的、智能化程度较低的应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应用大多数还在研究阶段。所以说车联网以何种方式“落地”,不如说未来两三年的车辆交通智能化方向在哪,在哪些方面能从小范围应用扩大到大规模普及。未来两三年,车联网的大规模智能化,我认为,从两个方面来说:在汽车本身,可能在于汽车内部设备的网络化,内部多个设备联网,并且能与通信网、互联网等各种外部网络连接,了解行驶路线周边餐饮、停车场的详情,发送汽车当前状况给4S店、交管部门等;在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方面,可能先实现实时交通路况服务等,如在交通拥堵严重的城市,等车人能知道他所要乘坐的公交车离站还有多长距离;可以联系到最近的出租车等。当然,这些应用智能化程度还是较低,离满足人们的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真正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人们需要的车联网需要等到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到那时能实现动态、实时的交通路径最优化,甚至是无人驾驶等,一个安全、快速、节能、舒适、方便的车联网才最终形成。不过,这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不是近期能大规模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