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厂智能化?是否只是一种企业管理软件?

一、什么是工厂智能化?是否只是一种企业管理软件?

工厂智能化不只是一个生产管理软件那么简单,它包含了生产机台的智能数控,生产数据自动采集,异常智能报警,生产智能排产,生产数据自动分析等多种智能控制的结合。介绍个典型智能生产系统给你:中渊科技的APS-MES精益制造管理系统,它是集合中渊科技自主研发的APS高级排产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和人机界面设备(PLC触摸屏)、PDA手持终端手机、RFID条码采集器、IC读写器、传感器、I/O、DCS、LED生产看板、工业平板电脑等多类高科技信息采集硬件手段的综合一体化、智能化系统。它由一组共享数据的程序,通过布置在生产现场的专用设备,对销售接单、原材料上线到成品入库、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控制和跟踪。它通过控制物料、仓库、设备、人员、品质、工艺、异常、流程指令和其他设施等工厂资源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精益生产。

二、工业4.0趋势下,怎样让工厂真正实现智能化与数字化

通往工业4.0道路上,精益不能缺席!

工业4.0的概念众多,解释也是众说纷纭,但大概意思是,那是一种高度灵活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按照设想,即使在工业4.0的发源地德国,一些相对完善的工业4.0厂家,目前或许能处于3.0左右的水平,所以其实工业4.0仍然是一个模糊的和不确定的未来。它需要全球的企业一起去探讨努力实现。

而在中国制造2025利好政策的鼓舞下,国内已有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工业自动化以及工业4.0的技术开发和产品布局,以期在未来中国制造逐步走向工业4.0的升级改造中抢先一步获得商机。同时网上也开始传播格力、海尔、三一重工等企业关于工业4.0示范工厂的视频。好像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工业4.0离我们并不遥远。

这里不得不反思,不顾实际地盲目追求所谓的工业4.0,是不是会适得其反?因为就中国大量的制造型企业来说,管理现状依然停留在工业1.5、工业2.0的低水平上。那么面对席卷全球的工业4.0大潮,这些企业该怎么办呢?他们又如何才能达到智能化呢?我们倒着来进行推导。达到智能化,首先得已经实现局部智慧化了,只需要将整个系统整合起来,便能打造智能工厂;如何达到智慧化,需要有良好的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作为基础,添加适当的软件技术,将线扩展到面;而自动化生产线则要求产品、流程、技术等企业最基本的管理都已达到精益化。

由此推导过程可见,精益化是基础,将伴随企业走向工业4.0的整个进程。那么企业如何走精益化道路呢?

第一步,精益设计改造产品。

一个好的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根本,首先要优化产品结构,进行创意产品设计。精益设计就是强调从源头进行改善的方法论。它运一系列可视化的符号工具,在设计阶段提供客观的评价、分析比较的平台,使得我们设计阶段便可以分析整个产品在生命周期里的相关数据,尤其是在制造阶段如产品重量、加工、质量、成本和人力工学问题等。后端化思考所生产的产品易于面向机器人装配,同时又保证了低成本高质量。

第二步,精益化管理打造卓越流程。

精益管理对于制造业而言,库存量大幅下降,生产周期减短,质量稳定提高,各种资源等的使用效率提高,各种浪费减少、生产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通过大量的改善会指向工序智能化和局部自动化,为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工厂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员工士气、企业文化、领导力、生产技术都在实施中得到提升。革新企业观念,树立精益意识,学习精益思维,营造精益氛围。培育企业变革创新基因也是企业走向工业4.0的重要保障。

第三步,评估层级,再做变革。

在企业达到自动化水平之后,接着就是由线到面的扩展,而精益也不是说抛弃不用了,而是已经成为企业血脉之中的精益文化,它是一个累计叠加的过程。此时需要评估企业在通往工业4.0的道路上所到达的层次,进行业务需求排序,搭建智能制造的框架,构建良好的布局。更多地实现智慧化,将各自局部自动化进行连接。

可见,工业4.0是目标,精益化既是走向工业4.0的手段,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理咨询原创,版权归属科理咨询,抄袭必究。

三、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业商业模式

工业4.0将彻底颠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 工业4.0将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大一统”。智能工厂可以通过数据交互技术,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工厂、各工厂之间的无缝对接,并实时监测分散在各地的生产基地。智能制造体系将实现兼具效率与灵活性的大规模个性化生产,从而降低个性化定制产品的成本,并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变得“透明化”。企业将从反应型制造转变为预测型制造。

四、简述我国在智能制造行业上上的布局?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2.0”(电气化)的后期阶段,“工业3.0”(信息化)还待普及,“工业4.0”正在尝试尽可能做一些示范,制造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智能制造产业链包含上游材料,中游生产以及下游应用。其中上游涵盖了机械零部件、电器元器件、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中游涵盖了自动化检测设备、自动化组装设备、治具类产品等;下游涵盖了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医疗机械制造、机械设备制造、仓储物流等。

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自动化、信息化、互联化、智能化四个阶段。智能制造发展需经历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对应着智能制造体系中某一核心环节的不断成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自动化(淘汰、改造低自动化水平的设备,制造高自动化水平的智能装备)、信息化(产品、服务由物理到信息网络,智能化元件参与提高产品信息处理能力)、互联化(建设工厂物联网、服务网、数据网、工厂间互联网,装备实现集成)、智能化(通过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智能监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