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时代如何更好发展?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中“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学、研、用之间融合互动,引导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这是大势所趋和方向所指;“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这是必由之路和根本所在。正因为当今世界大数据智能化正深刻改变着经济形态、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所以我们就要凸显“科技改变生活,智慧开启未来”,大幅提升全社会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创造高品质的生活。
当传统生活方式这个“老瓶”,盛满大数据、智能化的“新酒”,一种新的活力和魅力,正在焕发出来;一种新的期待和展望,也在悄然而来。“智博会”通过交流最先进的理念和产品,描绘新技术的趋势和蓝图,共飨新时代的合作和机遇,就是善于创造机遇来拥抱智能时代,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勇敢地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引擎”牵动“守缺”,传递当今世界最前沿的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技能、创新经验、创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二、国家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如果大部分劳动力都被智能化取代
这个问题要从几方面来看哩。先说题主关心的部分:
是的很多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低效,费事,简单的工作会首先消失。
扫地机器人解放的不仅仅是清洁工,它告诉我们清洁可以时时刻刻都在而不必等待清晨的清洁工。
银行柜员机告诉我们不必再排长龙等待人工服务啦。
扫街,派发传单的营销模式不再需要招募人手。可以更简单高效且成本低。
………
下面再说一下另外一个方面,大量的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来,因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年自动织布机被发明出来,织布工很担心会失去工作,是的,她们失去了工作,但更多相对轻松的相关工作出现了………
当内燃机出现时,蒸汽机锅炉工人也担心自己的工作会失去,是的………
当互联网线上业务发展起来,线下行业也担心失去工作,满街走的快递员看出了结果。
人工智能时代开始了,大家的工作会或者成为数据训练者,或者称为数据提供者,这些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
不用担心,更多更优质更能让我们生活更美好的工作会被创造出来。
不信?
等着瞧!
三、工业4.0背景下的我国企业如何走智能化发展道路
首先,“工业4.0”将促进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改善我国传统工业结构,缩小与传统制造强国的差距。由于“工业4.0”旨在建立一个信息物理系统网络,将所有生产企业的自动化设备、客户需求、物流仓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纳入其中,使工业生产实现动态监测、自我调整、人机互动,并以最优生产方式完成生产实践,定会大幅促进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物联网等技术的越发普及、各类控制和管理软件的提升、经营思路的快速更新乃至企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助推我国产品质量、生产水平、品牌效应等多方面的整体性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时将企业迁回或迁至东南亚、拉美等地区,我国的用工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双重挤压下倒逼我国必须构建一个具有高度灵活性、个性化、利用最少资源进行最高效率生产的工业生产体系。
其次,“工业4.0”为每个企业提供了一个优化提升的机会,让每个企业更加充分地参与自由市场竞争。“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并不仅仅意味着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生产出高精密、高质量的产品,通过更优质的管理软件与系统推动企业效率的提升,等等。通过将每个企业、每个个体打散后作为一个个独立的节点嵌入互联网这张巨大网络,让每个节点实现实时互联互通,企业可以更敏捷地响应市场,接触更广泛的客户群,其真正改变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组织结构,以效率为先,尽可能减少不产生价值或者效率低下的环节,实现资源最优分配;人员的工作方式,相互协作越来越倾向于扁平化,服务外包形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工作地点的要求将逐步淡化;企业家的经营思路,将从传统的链式经营链条转变为网状经营,对企业家的开放式思维、公关营销能力、战略的选择把控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品牌的塑造过程,除了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外,还需加入大量的魅力营销、事件营销、互联网营销等多种手段;同时还需极大地降低企业经营的渠道成本,打破行业门槛,不论大小企业都能利用自己的优势充分参与市场竞争。
最后,“工业4.0”的逐步推进将对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造就一批新兴行业,淘汰部分中间环节。在近几年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初期,智能生产线改造、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智能物流、互联网宣传等业内相关企业的蓬勃发展自然不必多说,产品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咨询产品、品牌营销、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类企业也随之扩大市场,同时还将催生一批以个性化订制、智能决策、服务外包为主线的行业群体。随着两化融合不断推进,生产去人化效应逐渐显现,技术含量低且从事重复劳动的产业工人绝大多数将流向各类服务市场,企业员工将主要从事研发、管理、营销、品牌市场、远程维护等性质的工作,工作将越来越不受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整个服务市场将更加充实丰富、交通运输和旅游行业市场增长,诸多我们当今时代闻所未闻的新兴职业将有可能被造就出来。在“工业4.0”的推进过程中,传统的“低、小、散”且没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将被逐渐淘汰,同时,由于“工业4.0”整合了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技术,通过网络将企业和个体进行连接,可用极低的成本将买卖双方或者多方联系起来,以往对于生产型企业异常重要的渠道商、中间商和多级销售环节,若没有附加服务环节作为支撑,则面临着被技术手段冲击或者淘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