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概念?

一、如何理解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概念?

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是制造业中的三个不同概念。机械化是使用机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生产方式;自动化利用计算机、传感器等技术自动控制生产过程,减少手动干预;信息化则将线下流程转化为线上流程,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数字化将模拟数据转化为数字数据,便于数据处理和分析;智能化是自动化技术的高级阶段,能够自主判断和决策。这三种概念与机械化、自动化并不矛盾,而是制造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层次的概念,相互促进和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化指的是用电脑或手机软件替代传统工作,提高效率。例如,通过即时通讯工具、OA办公系统、线上会议软件等工具实现常规工作的信息化。然而,对于企业基于自己管理模式的定制化需求,市面上的通用产品可能难以支持,可能需要额外的成本或团队开发。

数字化的目标是帮助企业获得详细、全面的统计数据,以便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关键点在于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实现数字化需要好用的数字化平台,尤其是具备足够强能力边界的企业级低代码平台,能支持企业各部门、各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智能化主要处理确定性强、重复量大的工作,如通过外卖平台与系统对接自动打印订单标签,或在工厂中使用AGV运输车和智能机械臂等技术。智能化技术正在辅助企业提高生产力、降本增效。

总结来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分别代表了用电脑和软件提高效率、通过数据记录和分析获取竞争优势以及处理重复性工作。企业应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化”技术,以实现提高生产力、降本增效的目标。

二、信息化系统是怎样帮助企业获得效益的?

通过系统对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人、财、物、产、供、销”有效管控和协同,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和风险控制,在行业洗牌机遇与挑战中及时转型升级。特别是制造型工厂,数据量庞大,有效利用数据,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益。建议lz有空可以听听鼎捷智造的智能制造相关课程,受益良多。

三、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计算机和信息社会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也许您不满意这个定义,但这的确是一个又简洁、又具体、又系统、又实用的定义。感测技术就是获取信息的技术,通信技术就是传递信息的技术,计算机技术就是处理信息的技术,而控制技术就是利用信息的技术。因此这个定义不但给出了信息技术的内容,也明确了信息技术的获取-传递-处理-利用的体系,还摆清了感测、通信、计算机、控制这些概念。比较明确、领域比较清晰、大众比较有感性认识的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这4大技术在信息系统中虽然各司其职,但是从技术要素层次上看,它们又是相互包含、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感测、通信、计算机都离不开控制;感测、计算机、控制也都离不开通信;感测、通信、控制更是离不开计算机。

另外,按目前的状况,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控制4大技术的作用并不在相同层次上,计算机技术相对其他3项而言处于较为基础和核心的位置。因为正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才带动了整个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事实上,在计算机技术产生之前,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就已经产生了。但那时这些技术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很多操作还需要人工进行。计算机技术产生以来,感测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不仅自动化水平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而且通过程序控制实现了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便利、越来越高效的功能和服务。可以说,当前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就是计算机程序控制化。

程序控制化的优点是:第一,能够可靠地长期运转。因为一个程序一旦正确地设计完成,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反复执行,完成指定的功能或服务,可靠性远远超过人工。第二,技术进步快。任何复杂的功能强大的程序都是由多个简单的功能单一的程序组成的,程序的不断开发就自然地积累下来,而程序的积累就会直接带来技术的进步。并且,技术更新往往只是软件的更新,花费的成本和代价较小。第三,便于构造大系统。大系统可以被分解为众多的子系统来构造,子系统内部靠内部程序控制,子系统之间靠数据或协议来联系和协调。依靠这种方式,一个覆盖全球的大信息系统也不难建立。

正是由于这些优点,计算机技术产生以来,信息技术便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它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各个角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实惠。

虽然当今的信息技术已经给人们带来了不曾奢望的利益,但技术前进的脚步是不会停止的。在面向21世纪的技术变革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智能化。

当今的信息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如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等等;但在许多方面,却仍然逊色于人脑,如文字识别、语音识别、模糊判断、模糊推理等等。尤其重要的是,人脑可以通过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来不断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而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所有能力都是人们通过编制程序赋予给它的,与人脑相比是机械的、死板的和无法自我提高的。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从多年以前就开始研究智能理论与技术,探索人脑信息处理的机制,以便用机器更好地模拟人脑的功能。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智能理论与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正是这些进展为信息技术的智能化提供了基础。